認知行為治療(CBT)

https://instagram.com/p/C-jnTCpN3vj/

認知行為治療(CBT)

認知行為療法(CBT)是一種心理治療,專注於識別和改變負面的思維模式(即認知扭曲)和行為,這些思維模式和行為會導致情緒困擾或心理問題。CBT 的核心理念是我們的思維、情感和行為是相互關聯的,通過改變不利的思維模式,我們可以積極影響我們的情感和行為。

CBT 是一種實用且有證據支持的方法,能夠幫助個人通過改變思維和行為來掌控自己的心理健康。

例子:

假設某人在社交場合中經歷強烈的焦慮,例如參加聚會、在會議中發言,或僅僅是與陌生人聊天。他們的焦慮想法可能包括:

  • 想法: 「聚會上的每個人都會覺得我很無聊。」

  • 情感: 焦慮、緊張。

  • 行為: 避免參加聚會或待在角落裡不與人交談。

CBT 介入:

  1. 識別認知扭曲:

治療師和患者一起工作,以識別負面的想法(「每個人都會覺得我很無聊」)。這種想法是一種名為「心靈讀取」的認知扭曲,患者假設他們知道別人正在想什麼。

2. 挑戰該想法:

治療師可能會要求患者考慮支持和反對這個想法的證據。問題可能包括:

  • 「你有什麼證據表明人們會覺得你很無聊?」

  • 「你能想到哪些時候你在社交場合中有過積極的互動?」

患者可能會意識到,他們經常有良好的對話,並且他們的恐懼並不是基於堅實的證據。

3. 替換負面想法:

患者學會用更現實的想法來替換負面的想法。例如: 「不是每個人都會覺得我很無聊。有些人可能會喜歡和我交談,我可以度過愉快的時光。」

4. 行為實驗:

治療師可能會鼓勵患者在持有新想法的情況下參加社交活動。他們可以設置小而可控的目標,例如與一兩個人交談。

活動結束後,他們會反思經驗。害怕的結果發生了嗎?與他人互動的感覺如何?

結果:

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重複的練習,患者對社交場合的焦慮可能會減少,他們可能會在社交場合中變得更加自在。

常見應用:

CBT 對於多種心理健康問題是有效的,包括:

  • 抑鬱症

  • 焦慮症

  • 恐懼症

  •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

  • 強迫症(OCD)

  • 飲食失調

Reference:

Beck, A. T., & Alford, B. A. (2009). Depression: Causes and treatment (2nd ed.).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.

Hofmann, S. G., Asnaani, A., Vonk, I. J., Sawyer, A. T., & Fang, A. (2012). The efficac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: A review of meta-analyses.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, 36(5), 427-440. 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10608-012-9476-1

Previous
Previous

認知扭曲

Next
Next

情緒勒索